涼山昭覺“懸崖村”出路 連片開發山地旅游?
連日來,位于大涼山的昭覺縣支爾莫鄉勒爾村備受關注。勒爾村之所以“吸睛”,是因為震撼人心的“絕壁天梯”,落差800米、218級、坡度70度……不僅攀爬者“心驚肉跳”,網友看過視頻也“感覺頭暈目眩”。
勒爾村并非個案。在涼山州發改委主任趙玉聰案頭,有一組比“懸崖村”更嚴峻的數據:涼山州境內,還有40%的村子海拔都在勒爾村之上,有1600多個村位于石漠化嚴重地區。放眼四川,海拔1400米的村莊還有很多,比如漢源古路村、雅安燕窩洞等等。
“懸崖上的村莊”未來路在何方?6月1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表示,她已注意到了勒爾村。“這里和漢源古路村太相似了,我喜歡稱呼這些村子為‘天梯上的村莊’。”駱云蓮表示,接下來,她將前往大涼山深處,實地考察這些“懸崖上的村莊”,最終形成《關于精準扶貧四川大小涼山“懸崖村”連片開發山地游的議案》,并于明年帶上全國兩會。
問落后之因 沒有形成商品經濟
勒爾村勒爾社最低處,是一道絕壁。深淵之下,是從深山流淌而來的古里拉達河。對面,絕壁之上,是昭覺縣哈甘鄉瓦屋村。東面,是龍頭山下的美姑縣樂躍鄉阿土巴古村。
勒爾社全村有43戶人家,其中36戶是莫色家,7戶是俄的家。四周環山,讓勒爾社形成河谷氣候。村民養殖有山羊、牛和豬。因沒通公路,勒爾村的牛,僅僅用來耕地。山羊敞放深山老林里,需要販賣或宰殺時,年輕人鉆到深山老林追趕。豬則是自養自吃。
有走進村子的城里人,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勒爾村,是一個放松心靈、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猶如走進“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落后之因在哪里?全國人大代表駱云蓮對此已有調查。
在駱云蓮眼里,這些“世外桃源”叫“天梯上的村莊”。原因在于,因為不通過公路,要想去這些村莊,只能走天梯。
駱云蓮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隔絕于“外面精彩世界”,很多類似勒爾村這樣“天梯上的村莊”,幾乎都生活在自給自足的狀態下。這些村子,商品經濟還沒形成。如勒爾村的核桃樹,長得好。不過,每家每戶卻只栽種了一棵。結果成熟后,核桃也只給自己或鄰居吃。“因此,天梯上的村莊落后的最大因素,即偏僻的地理條件導致觀念落后,從而未能實現商品經濟所致。”
借漢源之方 不開工廠不修公路
將視線轉向雅安漢源永利鄉古路村。“我們不修公路,也不開工廠。”作為村支書,駱云蓮對帶領古路村脫貧有著自己的想法。
今年,漢源縣正式啟動古路村索道建設工程。按照規劃,索道線路水平長度約為750米,上下站高差約40米,每小時運量為500-600人。
緣何不修公路?駱云蓮說,精準扶貧一定要“精”和“準”,絕非是要把每個村子的基礎設施搞好,把水電路搞好。比如古路村,只要資金夠,公路肯定能修進去。可是,現實問題是,整個村,除了山就是山,什么資源都沒有,也沒有多少農產品可以賣出去。公路修好了,除方便出行,還有什么用?
那么,古路村的最大資源是什么?想來想去,駱云蓮發現,最大資源就是路途艱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李白的詩。可是,如今的四川,高鐵、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等,可謂四通八達。那么,還有哪個地方可以讓都市人體驗到《蜀道難》呢?古路村。”
于是,駱云蓮想到了鄉村旅游。2007年開始,有旅游愛好者、探險愛好者陸續來到古路村。特別是一些山地自行車發燒友,扛著山地自行車,沿著騾馬道,從山腳爬到古路村,然后,一路放行沖下來。“這些照片在網上傳開后,更多探險者來了。”
駱云蓮說,對于外界,沒有路的古路村,有著迷人的神秘感。2014年,政府出資提升了騾馬道的安全系數。那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900元。而2015年下半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000多元。收入何來?旅游者帶來的。
支致富之招 連片開發山地旅游
連日來,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關于“懸崖村”的報道,引起了駱云蓮的關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對于大小涼山的“懸崖村”未來脫貧路,她已有一些思考和建議。
駱云蓮說,和古路村一樣,大小涼山上的“懸崖村”,同樣有著迷人的神秘感。和古路村不一樣,大小涼山上的懸崖村,還有著厚重的彝族傳統文化。這對于外界來說,特別是對那些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的大都市人來說,不僅稀奇,更是永生難得一見。那么,這就是“懸崖村”最大最獨特的資源。如果棄而不用,實足可惜。
駱云蓮建議,勒爾村未來脫貧之路,可在“絕壁天梯”加固保存的同時,同樣可考慮在山地旅游方面多動動心思。如之前有人提出的在古里拉達大峽谷中修一條棧道。“絕壁天梯”吸引探險旅游者,而棧道則吸引山地旅游者。當地政府則指導勒爾村人,靠旅游生財。“大小涼山上類似懸崖村有很多,還可以考慮連片開發山地游項目,把每個懸崖村的獨特文化做出來,讓其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山地旅游線。”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