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堅持厲行法治 建設法治西昌
堅持厲行法治 建設法治西昌□中共西昌市委書記 李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為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和省委“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的要求,立足民族地區實際,把依法治市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和重大工作來抓,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全省第2位,位列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縣(市)第1位、全國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今年9月,西昌市委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一、建設法治西昌,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戰略、推動西昌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支撐第一,建設法治西昌是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法治化建設的根本要求。西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相繼出臺《西昌市依法治市實施意見》、《西昌市依法治市工作“10+5”推進方案》,旨在讓法治中國在西昌“接地氣”,讓中央、省委、州委的部署安排在西昌具體化、實踐化,打牢西昌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基礎。
第二,建設法治西昌是順應發展大勢解決各類矛盾,實現科學跨越發展的現實需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引發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同利益階層引發矛盾問題等不斷凸顯,只有通過依法治市的依法有效化解,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第三,建設法治西昌是構筑社會治理長效機制,實現治理手段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制度基石。今年,市委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西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從“產業轉型升級、依法治市、公共安全維護和應急處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干部選任、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六個方面加快推進西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建立了依法治市的長效機制,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
二、建設法治西昌,要加快法治體系常態長效化建設,為推動西昌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可靠保障第一,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能力。一是執政思路要由“單一追求經濟發展”向“以民為本”上轉變,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增進人民群眾的情感認同和政治歸屬。二是執政方式要由“單獨依賴政策執政”向“依法執政”上轉變,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政府理念,明確“政府權力清單”,強化權力公開,讓廣大干部在法治規范下行使權力。三是制度建立上要由“單項化運動式推進”向“常態長效化管理”上轉變,以法治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取信于民。四是治理方式上要由“單方面靠政府主導”向“政府與社會多元互動”轉變,深化社會治理創新,推進新聞發布會制度、電視問政等公眾參與、平等溝通、協商對話的平臺機制,真正發揮好人民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第二,要不斷推進司法改革,建立完善的司法管理機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一是要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二是要注重執法隊伍的思想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打牢依法治市的人才基礎。三是要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處罰有據。
第三,要不斷營造全民守法的社會環境,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一是增強全民化法治觀念,進一步強化公民知法守法觀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及法治信念。二是建立全社會法治體系,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三是建設全方位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暢通法律服務渠道。
三、建設法治西昌,重在推動民族地區長治久安,開創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第一,強化法治意識,堅持依法執政行政。一是強化“1+5”科學決策。建立《一核心五黨組履職規范》,強化市委領導核心,實施集體領導決策,推動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五個黨組在市委領導下規范完善履職程序。二是健全法律顧問體系。市委、市政府、全市執法執紀部門全面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三是加強法律人才庫建設。圍繞“智囊團”、“思想庫”,建成了一支數量足、門類全、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法律人才隊伍。四是規范行政制度。建立執行政府重大決策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等程序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審核行政審批事項;全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五是規范政務審批。開列《問題清單》、《整改清單》、《督導清單》、《政府權力清單》、《為民辦實事清單》五張清單,對25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進行清理。六是深化民主法治“細胞工程”建設。通過制定、完善、實施村規民約,建成一批“六無七好”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組、社區、居委會,促進群眾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第二,突出法治導向,堅持嚴格公正司法。一是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6411”信息平臺體系,實現法治資源的廣泛綜合運用。二是加強網絡輿情工作。建立網絡輿情中心,依法加強網絡環境監控和依法治理網絡違法案例。三是規范案件辦理。建立市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立健全各項為民、便民、利民訴訟服務機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司法為民長效機制。四是依法化解矛盾糾紛。依托信息管理平臺,深入實施“大調解”、“清積案”,逐一落實包案領導,限期辦結。五是夯實人防技防體系。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深化“建設平安西昌”等專項行動,加強城區警備室等巡邏防控設施建設,實現“天網”全域覆蓋。
第三,加強宣傳教育,營造依法治市良好環境。一是建立“會前學法”制度。堅持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市政府常務會議堅持政府法律顧問列席會議制度和會前由部門負責人組織學法制度,進一步提升黨委政府法治思維能力。二是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創新開展法律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單位、進寺廟、進景區、進協會、進家庭等“法律十進”活動,使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三是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利用電視臺、電臺、門戶網站、手機報和官方微博等媒介,開設“身邊的法治”、“學法知法守法”、“法治縱橫”、“以案說法”、“法治熱線”、“法治經緯”等專欄,及時向社會發布法治信息。通過宣傳教育,全民法治思維、法治意識明顯提升。
藍圖已繪就,目標在召喚,人民在期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統領,進一步健全完善依法治市的工作思路、實施舉措和具體方法,打牢法治建設根基,強力推進法治西昌建設,奮力譜寫法治中國建設的西昌篇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tokensetting.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