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推動建設東五縣最大牲畜市場
黃牛水牛等交易一角每到每月的逢十,昭覺縣四開鄉牲畜交易市場就顯得非常熱鬧,一群一群的牛、馬、豬、羊等紛紛被趕往市場,交易火爆,外地前來購買的商販絡繹不絕。
“四開鄉為了建設東部五縣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已經建立了全縣第一個商會,指導規范交易,逐步壯大市場、擴大交易,為農民群眾提供方便。”四開鄉黨委書記、片區協調辦主任阿西克的說。
四開片區地處二半山區,畜牧經濟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近年來,片區以中心鄉四開為主導,大力開展種草養畜,每年人工種草8000畝,并管護著許多天然草場,2009年至2010年在博洛、庫莫兩個鄉實施退牧還草8萬畝;引進西門塔爾牛與本地黃牛雜交進行品種改良,以提高養牛的效益;積極開展牲畜強制免疫;推廣能繁母豬參保,以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推動建設涼山州東部五縣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目前,年成交量已達21.6萬頭(只)。畜牧業經濟收入占農民經濟收入65%,為農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豬交易一角據了解,為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片區各鄉根據實地考察調研,根據各鄉實際情況制定出全片區畜牧業發展規劃:大壩、四開、柳且三個鄉主要以養殖生豬為主;地莫、庫莫、博洛以養牛羊為主。利用畜牧相關項目政策,2010年在柳且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1個,共計58戶,每戶存欄母豬5頭,出欄生豬50頭,種草5畝;2012年,在地莫建立肉牛科技示范園區1個,共計65戶,每年每戶存欄肉牛5頭,出欄肉牛10頭,人工種草5畝;2013年在大壩鄉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1個 共計 69戶 。每年每戶存欄母豬5頭,出欄生豬 50頭。另外,還在四開鄉建立年出欄400匹馬養殖場1個,目前,養殖場已基本建設完畢。
通過項目建設,增加了經濟效益,農民戶均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帶動和輻射周邊地區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條件和環境衛生面貌得以改善,發展后勁增強,收入增加,脫貧致富步伐加快;形成了具有標準化、規模化、商品化為一體產業模式,推動畜牧業向高科技高效方向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通過發展養殖業,種植優質牧草,改善圈舍,實行半舍飼養,可減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增加畜糞的積累,為農業生產提供大量的有機肥料,既可減少環境污染又可改良土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農作物種植成本,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使草原得到休牧、輪牧、推動畜牧業相關產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tokensetting.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