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鮮紅石榴 暢游古鎮西昌禮州
11日上午,首屆西昌禮州古鎮石榴文化節在古鎮禮州拉開帷幕。古鎮禮州石榴種植基地里人山人海,游客們在品嘗鮮紅石榴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古鎮禮州悠久的歷史文化。
去禮州的路上,我們暢想著,期盼著上午9時,記者一行五人冒著毛毛細雨,驅車從西昌趕往禮州。望著車窗外的細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要是下起了雨,石榴節可不是很熱鬧吧”,“上次我去看他們石榴節的籌備,就算下雨也沒有什么問題,他們已經做好了所有的籌備工作,新修的公路更是直接通到石榴園里……”
熱鬧的開幕式車出西昌,大家的擔憂也隨著窗外漸漸小了的雨滴消失殆盡,隨著而來的便是大家對鮮紅石榴和古鎮禮州的無盡向往。半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古鎮禮州。
“請問田壩村怎么走,我們等著去看石榴節開幕式呢”,記者剛下車就聽到有位司機師傅停下車,向當地居民打聽路線。
“從公路的下個路口左轉,一直把車開到路的盡頭就可以了。”一位中年男子熱情的向剛才問路的師傅介紹。
于是記者便跟隨這位師傅趕往位于田壩村的石榴節開幕式現場。
熱鬧的開幕式上,農民笑了,游客樂了上午10時,位于田壩村的禮州石榴種植基地里鼓樂齊鳴,石榴園里擠滿了前來采摘和品嘗石榴的游客。
禮州鎮黨委書記桂永宏告訴記者,2003年初,禮州鎮成立了《禮州片區石榴協會》,由協會帶領石榴種植戶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改良種植條件,采用科學管理技術。如今禮州的石榴種植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白沙、田壩兩大石榴生產基地,石榴種植面積3500畝,年產優質、無公害石榴1200萬斤,產值達2000萬元,果農人均增收700余元。
品嘗石榴站在石榴基地的高處向下眺望,幾千畝的石榴園盡收眼底,鮮紅的石榴與山下金黃的稻田,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金秋畫卷。此刻終于明白,為什么一路走來我們看到的農民和游客臉上都洋溢的是豐收的笑容了。
隨著西昌市農業局局長宣布西昌市首屆禮州古鎮石榴文化節石榴王評選結果的聲音響起,把開幕式推向了高潮。
經過相關部門的認真評選,田壩村五組的石榴種植大戶楊擇剛選送的石榴由于個大、色澤好,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親睞,獲得了首屆禮州古鎮石榴節的“石榴王”。
拿到證書后楊擇剛笑著告訴記者:“這些年政策好了,我們果農也跟著沾光。我能夠拿到這個獎,都是由于黨委政府的好政策,黨委政府不但給我們提供種植技術服務,還把這里的路修好了,我們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從西昌特意趕來參加石榴節的王先生一邊吃著石榴,一邊告訴記者,以前只聽說會理的石榴好吃,沒想到禮州的石榴也不賴。我家女兒特別喜歡吃石榴,可惜今天她上學沒法來,一會兒我要多給她帶些石榴回去。
暢游古鎮,我們幸福著,留戀著開幕式結束后,我們一行參觀了禮州古鎮。
禮州鎮古稱“蘇祁縣”,歷史悠久,曾七朝設縣郡,五代置州所,有“蜀軍安營駐戌,太平軍筑臺吊鼓,工農紅軍打富濟貧”等光輝史跡,為南絲綢之路牦牛古道驛站。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禮州,先后在這里住了6天,是中央紅軍在西昌境內停留時間最長、駐軍最多的鄉鎮。1995年1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禮州鎮被列為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被譽為“天府之國第一古鎮”。
徜徉于禮州古城,仿佛走進了歷史隧道,青石的街頭,安靜的居民,淙淙的流水,古老的寺廟,傳統的茶館……無處不閃爍著歷史的光輝,讓人魂牽夢繞,感慨萬千。走在古鎮的街道上,我們摒棄了城市的嘈雜和喧囂,見到的是一排排小青瓦覆蓋的民居,深幽曲折的小巷,方正精巧的院落,一切都顯得古樸,閑靜和從容。這一刻我們是幸福的,更是快樂的。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