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觀念除陋習 會東競開文明花
傍晚的會東縣城,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或在魚河堤散散步,或到廣場體驗“廣場電影”,或跳上一段廣場舞……正如會東縣精神文明辦主任李先權所說:“人們越來越多地走出戶外,將打發時間的方式從牌桌轉移到強身怡情的活動上來,這本身就說明了市民生活觀念正悄然改變,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近年來,會東更加關注城鄉居民的精神世界,努力從源頭上豐富他們的精神食糧,促進全縣精神文明“破繭化蝶”,為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打基礎。
強價值觀教育 引領社會風尚“這核心價值觀讀起來簡單,可是內容包羅很廣,越學越覺得內涵深遠。要求也實在,比如要求工作敬業,做人誠信,對人友善……當然,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該縣縣級機關干部紛紛嘆言。
今年,會東按照“三個倡導”的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學習,引領社會風尚。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計劃,要求各級黨組、黨委中心組列為經常性學習內容,認真組織研習核心價值觀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其次,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把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貫穿到新聞宣傳、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時,發揮精神文化產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加大推廣優秀文化產品,傳遞積極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
做精神盛宴 改造城鄉面貌今年年初,堵格鎮趕集日,在鎮政府門前的街道上,不時傳出陣陣掌聲……原來,人們正在“圍觀”一場歌舞表演。當天該縣“2014三下鄉”第一站來到這里,送來公民道德、法律、科普、衛生保健等10多種讀物及文藝演出,為村民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
5月28日傍晚,又在縣城人和休閑廣場組織“講文明樹新風”宣傳活動,向廣大城市居民傳授文明衛生的現代生活知識,號召市民文明出行、文明休閑、文明居家,向“堵臟亂差”宣戰,為創建省級衛生縣城造勢。
會東把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教育與“三下鄉”、“四進社區”結合,廣泛地向城鄉居民傳播黨的方針政策、高尚道德、致富技術,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以文藝化的手法潛移默化地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培養良好道德風尚。
城鄉都讀書 積極凈化心靈“我們鎮很多中青年農民都愛到書屋看書。從反饋的信息看,除了實用技術外,一些小本的文學書籍、法律讀本也受歡迎。”鉛鋅鎮黨委副書記顧斌洪表示,“我們常告誡村民不做'暴發戶'在致富的同時要多讀書。”
“看電視和看書,各有樂趣,”嘎吉鄉響水村楊安成說,他上小學的兒子愛上了書屋,他自己也去,學一些生產的技術和做人處世的道理。
據統計,該縣共有農家書屋318個,藏書達到64萬冊,涉及實用技術、文學、法律、精神文明、醫療衛生等領域。
不僅在農村,村民喜歡讀書;在機關、在單位,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更是蔚然成風。縣委宣傳部搜集了各類名著1150冊編制“菜單”,由職工自主“點菜”;縣供電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鄉土中國》、《中國哲學簡史》等書籍。
今年,該縣下發“愛讀書,讀好書”活動通知,列出必讀篇目,讓單位職工“品經典,會名家,升境界”,讓青少年用書香潤澤心靈,讀書熱全面興起。
除陳規陋習 讓文明花兒開該縣的野租區結合彝區新生活運動開展關愛老幼“一加四”活動,努力從老人和孩子突破,改變群眾的生活。他們從縣城請來理發師為留守兒童老人理發,幫他們剪指甲、洗衣服、清掃衛生;陪老人聊天解悶,指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疏導他們對疾病、醫院的恐懼;邀請他們觀看影片,幫他們聯系外出的子女(父母)……“以完善長效機制為重點,帶領廣大群眾逐步遏制高價婚姻、酗酒賭博、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實現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該縣明確了要依托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著力破除陳規陋習,移風易俗樹新風的舉措。
該縣把破除陳規陋習列入精神文明建設考核內容,深化文化惠民活動,宣揚優秀傳統文化、文明健康知識、現代婚姻家庭知識,逐步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納進學校教育,截斷惡習代際傳遞,引導群眾自覺遠離惡習。同時,加大干部家庭行為的監督、懲處,結合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查排問題1237個,重拳擊要害展開專項整治,促進黨風政風社風好轉。并將文明聚餐點、群眾活動場所納入新寨、新村總體規劃、整體建設,為文明花開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tokensetting.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