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鹽源縣利用太陽能解決灌溉難題
利用太陽能提灌站提水灌溉,經初步測算,每立方米用水成本較常規電力提灌站減少0.4元。
2014年至2020年,鹽源縣將在平壩鄉鎮規劃建設太陽能提灌站26座,設計灌面21320畝,蓄水池蓄水能力為2700立方米,總投資1430萬元。 陽春三月,山花爛漫。
記者在鹽源縣干海鄉十五股村看到,田地里有的農民在翻整土地準備春播育苗,有的則在園里澆水施肥,耳邊傳來陣陣隆隆的機器作業聲,太陽能提灌站正在不停的抽水。到處是一派春耕備耕景象。
為什么鹽源縣干海鄉十五股村的農業生產沒有耽擱?因為有太陽能提灌站。 太陽能提灌站省錢過去十五股村靠天吃飯,坡地要等雨水來臨才能下種。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條件的人家開始用拖拉機或是馬車拉水來下種,條件改善后,改用柴油機抽水,但是,費時費力,更費錢。
靠天吃飯的狀況在2012年改變了。2012年6月,該村太陽能提灌站建成投入使用。
“提灌站采用‘平時提水、蓄水,忙時放水、用水’的方式,將水從山下石洞堰抽提到山頂2000立方米主水池,通過大池套小池(蓄水),小池配管網(放水),送水到每塊煙田。”正在為太陽能面板除塵的鹽源縣干海鄉十五股村太陽能提灌站管護人員謝君安一邊擦拭太陽能面板,一邊說道。自去年11月份以來,他每天都要在提灌站從早上9點開始抽水到下午5點,一直要抽到今年雨水季節來臨為止。
“以前我家就是要將4臺柴油機同時拼接起來才能將就近水渠里的水抽上坡頂。”正在坡頂用太陽能提灌站蓄水池里的水灌溉核桃樹的村民吳加能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以前請人用柴油機抽水,一臺柴油機40塊錢一個小時,4臺柴油機工作一小時就要花去他160塊錢。現在從太陽能提灌站水池里抽水到地里不足100米,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隨時都可以抽,以前要兩三天才種得完的莊稼,現在只要一天就種完了,這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據悉,該項目于201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從就近水源點石洞堰取水,揚程114米,提水流量每小時30立方米,可控灌面積6090畝,可灌溉煙田2650畝,經初步測算,每立方米用水成本較常規電力提灌站減少0.4元,灌溉2650畝煙田,年均可節約1萬元。
到2020年建成26座 2013年5月29日,鹽源縣舉行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拿出39萬元重獎科技人才。 這是鹽源縣始終注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社會氛圍最佳詮釋。
“實現宏偉藍圖,科技是關鍵,創新是動力,人才是支撐。”近年來,鹽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富民,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造熱情被空前激發出來;特別是2009年,鹽源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決定》,使全縣科技發展環境得到優化。
多年來,全縣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重點產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八大基地、十大產業”富民效益凸顯,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突破,科技惠民成效明顯,科技進步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太陽能是一個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天然能源,而且是一種新興的清潔能源。
人類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直接加以利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由于太陽能具有的多種優勢,加上國家的扶持政策,太陽能被綜合利用在多個領域。
鹽源縣在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路上將充分利用本縣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并且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
據鹽源縣農科局的資料顯示,2014年至2020年,鹽源縣將在平壩鄉鎮規劃建設太陽能提灌站26座,設計灌面21320畝,蓄水池蓄水能力為2700立方米,總投資1430萬元(其中省財政投資1300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130萬元)。
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有效地解決當地村民用水難、用水成本高,電力不足等問題;改變當地農村的生產生活習俗,提高當地的生產生活質量。
轉型升級、科學發展,鹽源一直在路上。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